說起北斗,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它是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導航線路比較精準,還可以提供位置共享,現在已經成為了重卡車型的標準配置。
北斗在重卡車型上的使命,除了常規的操作外,還擔負起了監督駕駛員是否疲勞駕駛的重任,而在實際運用中,卻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北斗數據監測 違法成本變高
縱觀由貨車引發的交通事故,除了一些客觀因素,例如道路規劃、車輛未及時檢修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來自于駕駛員的疲勞駕駛。交管部門對疲勞駕駛進行最深維度的扣分罰款處罰,也是從卡友以及道路其他參與者的安全角度出發。
現階段最可以反映駕駛員行車時間的,而且投入成本比較低的,恐怕只有導航儀了。車輛上安裝的北斗導航系統,可以根據車輛產生的位移反推出車輛運行時間,對于不符合規定的行車時間,上報交管部門進行疲勞駕駛處罰。
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六十二條條例規定,不得出現連續駕駛機動車超過4小時未停車休息或者停車休息時間少于20分鐘,也就是說,開車4小時之后未休息,或者停車休息時間不足20分鐘,則會被默認為疲勞駕駛,公安交管部門可以依法進行處罰。
依據最新的處罰標準,被查處到疲勞駕駛,普貨運輸人會被扣6分,危貨運輸人則會被扣除12分,另外還會有200元的罰款。從卡車司機最看重的駕駛分數入手,提高違法成本,或許是交管部門所能想到的最有效的遏制司機疲勞駕駛行為的辦法。
而有一部分卡友為了縮短車輛的運輸時間,選擇不激活北斗或者行車過程中關閉北斗,這些方法也是行不通的?!兜缆愤\輸車輛動態監督管理辦法》第二十八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破壞衛星定位裝置以及惡意人為干擾、屏蔽衛星定位裝置信號,不得篡改衛星定位裝置數據之規定。
根據《道路運輸車輛動態監督管理辦法》第三十八條第一項:破壞衛星定位裝置以及惡意人為干擾、屏蔽衛星定位裝置信號的,由縣級以上道路運輸管理機構責令改正,處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并責令整改違法行為。也就是說,北斗并不是你想關就能關的,行車過程中不開啟北斗系統,最高會處以5000元的罰款。
疲勞駕駛,除了扣分罰款外,每年的車輛保險費用可能也會有相應的改變。據某卡友所在車隊稱,保險現在對投保有評分要求,北斗評分不達標的均不予投保或保費上調。如果消息屬實,這也是從另一方面增加了違法成本,讓駕駛員不敢輕易疲勞駕駛。
▎北斗監測駕駛 可變因素過多
北斗作為一個設備,它執行的都是命令性的語言,沒有所謂的彈性時間,只要超過4小時未休息,系統默認為疲勞駕駛,如果偶遇堵車,雖然車輛運行速度較小,但是北斗仍然在計算著駕駛時間,這種計算模式也是讓卡友有些吃不消。
物流運輸對時效性要求比較高,在疲勞駕駛懲處力度非常大的情況下,有駕駛員會選擇雙人行車,由兩個人換著開車,但是有駕駛員反映,北斗也有可能會出現無法識別多種駕駛員卡的情況,雙人行車也有可能面臨疲勞駕駛的風險。
北斗廠家對此作出的解釋是,如果在3個小時內進行換卡操作,北斗系統可能才會重新進行讀卡。這也就是說,如果卡友想要實現人停車不停,單個駕駛員駕駛時間最好維持在3小時以內。
北斗監測疲勞駕駛,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讓卡友進行停車休息,緩解行車過程中的疲勞感,但是在高速上,可以停車的地方只有服務區,而遇到節假日等車輛運行高峰期,服務區的停車位根本就不夠用,去哪停車休息成為了司機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
▎疲勞監測系統 出路何方
合肥工業大學汽車工程技術研究院的院長賀林認為,利用衛星定位來判斷疲勞駕駛,其科學性是有待進一步探討、驗證的,因為每個人的體制是不一樣的,有的人精力旺盛,有的人精力不旺盛,不能簡單的只用參數來鑒定。因此,他認為國家在制定有關方面的政策時應當做出些合理的彈性范圍調整。
也有卡友希望引入其它電子監控設備來輔助北斗進行疲勞監測,例如短途行駛(200公里)免于監控,24小時內總駕駛里程數超過10個小時強制進行長時間休息等,在保證物流運輸的時效性的同時,也可以讓駕駛員可以休息的更好。
最高罰5000扣12分 由北斗定乾坤可行?
作者:牛奶運輸車時間:2020-11-28